新闻中心

新时代网络安全的发展趋势、面临挑战与对策建议


一、新时代网络安全的重要意义

筑牢可信可控数字中国安全屏障的重要保障。一是网络安全是数字中国建设的重要基础。2023年,《数字中国建设整体布局规划》明确提出,“筑牢可信可控的数字安全屏障”。一个强大而高性能的网络,是保障数字中国发展的重要基础。二是网络安全成为数字经济安全的重要内容。安全是发展的前提和保障。加快推进数字中国建设,必须切实维护网络安全。数字经济的高速增长放大了网络安全风险,带动网络安全需求激增。打通数据壁垒、消除数据孤岛、挖掘数据最大价值,成为各类组织机构新的业务需求。在保障网络安全的前提下,充分利用数据资源,使数据价值最大化,已然成为政府、企业数字化转型和推动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关键。

以新安全格局保障新发展格局的战略需求。一是网络安全是新安全格局的关键组成。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,“以新安全格局保障新发展格局”,“强化经济、重大基础设施、金融、网络、数据、生物、资源、核、太空、海洋等安全保障体系建设”,是新征程上顺应世界之变、时代之变、历史之变的必然要求。二是网络安全是新发展格局不可或缺的重要保障。一方面,我国网络安全制度体系不断完善,《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》《中华人民共和国数据安全法》等法律相继颁布,《关键信息基础设施安全保护条例》《网络安全审查办法》等规范性文件陆续出台,依“法”保障网络安全的“四梁八柱”逐渐成型。另一方面,网络安全已成为新时代我国面临的复杂挑战。2023年4月,中国网络安全产业联盟发布报告,披露了2010年以来曝光的十余起美国情报机构实施网络攻击、开展网络监控及窃密、泄露扩散网络攻击武器和工具的案例,网络安全复杂多变、日益严峻。面对安全风险交织叠加的新形势,必须统筹兼顾、综合施策、提前预判,系统部署。

推动国家安全体系和能力现代化建设的必要条件。一是筑牢网络安全防线事关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。当今时代,网络空间战略博弈和安全斗争的内容与形式进一步复杂化,筑牢网络安全防线刻不容缓。网络空间不仅成为各类网络攻击与安全威胁的第一战场,也是推进社会治理的重要场域。二是网络安全是信息化协同发展的必要条件。“现代化”作为一个具有历史性、不断发展的概念,其核心要求经历了从工业化向信息化的关键转变。随着信息技术的普及和应用,现代化的重心逐渐向信息化领域转移。习近平总书记强调,“网络安全和信息化是一体之两翼、驱动之双轮”。信息化为我国抢占新一轮发展制高点、构筑国际竞争新优势提供了有利契机,需要统一谋划和部署。网络安全为信息化协同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。

二、网络安全的演进及新时代发展趋势

网络安全的演进。新中国成立以来,随着时代发展、技术进步,我国网络安全的发展不断深化(见表1)。早期网络安全措施主要集中在访问控制。20世纪70~80年代,重要的安全问题是限制计算机的访问权限,弱密码和简单访问控制方式容易受到黑客攻击。随着互联网快速普及,20世纪90年代,防火墙成为网络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。2000年初,网络攻击变得普遍复杂,加密技术、虚拟专用网络(VPN)、网络流量分析等新安全防御方式出现。党的十八大以来,网络安全宏观布局不断强化,网络治理法治化、科学化水平不断提升,网络安全的防线越来越牢固。

新时代网络安全的发展趋势。第一,网络安全制度体系化。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,“健全网络综合治理体系,推动形成良好网络生态”。建设网络强国,已经成为中国式现代化的核心内容和战略性问题。网络安全法律体系现代化建设,既是保护网民合法权益和网络经济发展的应有之义,也是维护国家网络主权和国防安全的必要条件。近年来,以《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》为核心的网络安全法律体系逐步建立健全,目前已形成了“以《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》为指引,《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》为基础性法律,具体领域专门性立法为主体,各法律中有关网络安全的实施细则或有关规定为补充”的多层次、立体化国家网络安全制度体系,为推进网络强国建设提供了基本的制度保障